光触媒废气处理方案
一、技术原理
光触媒技术以二氧化钛(TiO₂)为核心,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光催化反应。紫外光激发TiO₂价带电子跃迁,生成光致电子和空穴。空穴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(·OH),电子与氧气生成活性氧(O₂⁻)。这些活性物质将有机物(如VOCs、苯系物)和无机物(如H₂S、NH₃)氧化为CO₂和H₂O,同时杀灭细菌病毒。
二、系统组成
1. 预处理单元
启风水旋塔:去除颗粒物、酸性气体(如HCl、SO₂),防止催化剂中毒。
过滤器: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)捕捉大分子污染物,确保废气洁净度。
2. 光催化反应器
催化剂载体:蜂窝状陶瓷或金属网涂覆TiO₂,增大接触面积。
紫外灯组:采用185nm/254nm波长紫外灯,提供光能。
反应室设计:多层叠加或旋流式布局,废气停留时间3-5秒。
辅助系统:温度控制(20-60℃)、臭氧控制(催化分解或活性炭吸附)。
3. 后处理单元
活性炭吸附塔:吸附残留VOCs,确保排放达标。
高效过滤器:捕捉反应生成的微小颗粒,避免粉尘排放。
4. 监测与控制
在线监测:实时检测VOCs、臭氧、颗粒物浓度。
自动控制系统:调节紫外灯功率、风机风量,优化处理效率。
三、适用废气类型
有机废气:VOCs(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、非甲烷总烃、甲醛、乙醛。
恶臭气体:硫化氢(H₂S)、氨气(NH₃)、硫醇、硫醚、三甲胺。
无机污染物:氮氧化物(NOx)、部分重金属蒸气(需结合其他技术)。
行业应用:喷涂、印刷、橡胶、化工、污水处理厂、垃圾转运站。
四、处理效率与案例
实验室数据:甲醛去除率>99%,脱臭效率达95%-99%。
工业案例:
电镀厂:UV光解+光触媒组合工艺,非甲烷总烃排放<20mg/m³。
印刷企业:光触媒系统处理后VOCs排放浓度从300mg/m³降至10mg/m³以下。
五、优缺点分析
1. 优点
广谱性:可处理多种污染物,兼具杀菌功能。
无二次污染:最终产物为CO₂和H₂O,无有害副产物。
运行成本低:紫外灯能耗较低(约0.5kW·h/m³废气),催化剂无需更换。
持续性:催化剂不消耗,长期使用效果稳定。
2. 缺点
依赖紫外光:需额外提供光源,增加初始投资。
催化剂失活风险:高浓度粉尘或酸性气体可能导致催化剂中毒。
处理效率限制:对高浓度废气(如VOCs>5000ppm)需结合其他技术。
六、组合工艺建议
1. 高浓度VOCs处理
流程:活性炭吸附浓缩 → 光触媒深度氧化 → 尾气活性炭吸附。
优势:活性炭吸附高浓度VOCs,浓缩后光触媒高效分解,降低运行成本。
2. 酸性废气处理
流程:喷淋塔中和 → 光触媒反应器 → 活性炭吸附。
优势:喷淋塔去除酸性气体,光触媒处理残留有机物,确保达标排放。
3. 恶臭气体处理
流程:光触媒反应器 + 臭氧氧化 → 高效过滤器。
优势:光触媒与臭氧协同作用,提升脱臭效率至99%以上。
七、经济性与合规性
1. 设备成本
光触媒反应器:占总投资的30%-40%,紫外灯寿命约8000小时。
预处理/后处理单元:喷淋塔、过滤器等约占40%-50%。
2. 运行费用
能耗:紫外灯能耗约0.5kW·h/m³废气,风机能耗根据风量计算。
维护成本:定期更换紫外灯(每2-3年)及活性炭(每6-12个月)。
3. 排放标准
符合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及行业特定标准(如电镀行业GB 21900-2008)。
八、选型与设计要点
紫外灯波长:优先选择185nm/254nm波长,确保TiO₂充分激发。
催化剂载体: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大,反应效率高。
系统密封性:防止臭氧泄漏,避免二次污染。
风量匹配:根据废气浓度和停留时间计算,确保处理效果。
光触媒废气处理方案通过光触媒技术与预处理、后处理单元的组合,可实现中低浓度废气的高效、经济处理,同时满足环保法规要求。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8029529号
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