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方法需从粉尘产生机理出发,结合技术改造、设备优化、操作规范及管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。以下是系统性解决方案:
一、粉尘产生根源与治理原则
核心诱因
煤质特性:细煤含水量低于8%时易粉化,需控制含水量在8%-10%以减少扬尘。
设备缺陷:导料槽密封不严、落煤管落差大、除尘器选型不当(如多管除尘器效率低)导致粉尘外泄。
操作问题:清扫器失效、喷雾抑尘不足、设备磨损引发漏粉。
治理原则
防、治结合:通过密封抑尘减少粉尘产生,同步利用除尘设备清除逸散粉尘。
分层控制:从源头(煤质加湿)、过程(设备密封)到末端(除尘器)分层治理。
二、关键治理技术
1. 密封与负压控制技术
封闭式导料槽
结构:全密封通道,内部设阻尼帘降低风速,底部采用滑板替代托辊减少漏风。
效果:抑制粉尘外溢,维护量降低80%。
无动力除尘系统
原理:利用回流管平衡压力,结合小功率布袋除尘器和水喷雾。
优势:能耗降低50%,粉尘自沉降率达90%。
2. 湿式抑尘技术
微雾增效降尘
原理:雾化水滴直径3-15μm,结合抑尘剂提高煤粉润湿性。
应用:适用于落煤点、导料槽出口,抑尘效率达95%。
干雾抑尘
原理:产生1-10μm水雾颗粒,捕捉粉尘后沉降。
场景:半封闭空间(如转运站),用水量减少70%。
3. 机械除尘技术
脉冲布袋除尘器
流程:含尘气体经滤袋过滤,脉冲清灰系统定期清理积灰。
参数:过滤风速≤1.2m/min,阻力控制在1200-1500Pa。
静电除尘器
原理:高压电场使粉尘荷电后吸附于集尘极。
优势:适用于大流量气体,除尘效率≥99%。
三、设备改进措施
导料槽优化
延长长度至原1.5倍,增加容积以缓释空气压力。
改用双层密封结构(如石棉布接缝),漏风量减少60%。
落煤管改造
采用防堵抑尘曲线落煤筒,落差降低30%。
设置多层防尘帘,粉尘外溢量减少85%。
缓冲装置升级
整体沉降式缓冲床,保持密封条与皮带间隙≤2mm。
四、操作规范与管理
清扫与维护
每日检查清扫器(如人字形清扫器),确保刮刀与皮带接触压力≥50N。
每周清理接粉箱,避免积煤二次扬尘。
喷雾控制
根据煤质调整喷水量:干煤喷水频率每吨煤增加0.5L,湿煤减少至0.2L。
冬季采用防冻喷嘴,水温≥5℃防止结冰。
监测与监管
每月检测粉尘浓度,重点区域(如导料槽出口)需低于10mg/m³。
建立缺陷工单制度,24小时内修复漏粉点。
五、案例应用效果
干雾除尘改造:某电厂在转运站安装干雾系统后,粉尘浓度从45mg/m³降至8mg/m³。
无动力除尘系统:通过压力平衡和自沉降,减少除尘器能耗40%,维护成本降低60%。
六、实施步骤建议
短期(1-3个月)
检修导料槽密封,更换磨损落煤管内衬。
在高粉尘区域(如导料槽出口)加装干雾喷头。
中期(3-6个月)
改造缓冲装置为整体沉降式,优化清扫器布局。
试点无动力除尘系统,评估效果后推广。
长期(6-12个月)
升级除尘器为脉冲布袋型,配套微雾增效降尘。
建立粉尘在线监测系统,实现智能调控。
通过上述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方法,可系统性降低输煤系统粉尘浓度,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及人员健康,同时满足环保排放要求。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8029529号
XML地图